时间:2020-12-02浏览次数:2928
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是较为理想的卵巢癌研究载体,在人卵巢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生物学性状、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化疗药物的筛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1. 基因工程模型(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dels, GEM)
造模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Cre-LoxP系统)在小鼠卵巢中引入致癌突变(如KRAS、BRCA1/2缺失、TP53突变)或过表达促癌基因(如MYC、AKT2)。常见品系包括:
TgMISIIR-TAg小鼠:表达SV40大T抗原,诱导高级别浆液性癌。
Brca1/TP53双敲除小鼠:模拟遗传性卵巢癌(如BRCA突变携带者)。
机制通路及关键蛋白
PI3K/AKT/mTOR通路:PI3K催化亚基(PIK3CA)、AKT、mTOR过度激活,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RAS/MAPK通路:KRAS突变导致RAS/RAF/MEK/ERK级联反应,驱动肿瘤生长。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BRCA1/2缺失导致DNA修复障碍,与PARP抑制剂敏感性相关。
临床研究应用
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在BRCA突变模型中验证疗效,推动临床试验及FDA批准。
AKT/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用于PI3K通路异常患者的靶向治疗研究。
2. 异种移植模型(Xenograft Models)
造模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系(如SKOV3、OVCAR3)或患者来源肿瘤组织(PDX)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裸鼠、NSG)皮下或卵巢原位。
机制通路及关键蛋白
血管生成通路:VEGF/VEGFR高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EGFR/HER2信号:EGFR扩增或HER2过表达驱动增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
化疗耐药相关蛋白:ABC转运蛋白(如P-gp)、ALDH1A1(干性标志物)。
临床研究应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在PDX模型中抑制VEGF,支持其联合化疗的临床使用。
EGFR靶向治疗(西妥昔单抗):用于EGFR阳性患者的探索性试验。
3. 同源移植模型(Syngeneic Models)
造模方法
将小鼠卵巢癌细胞(如ID8细胞)移植至免疫健全小鼠(C57BL/6),保留完整肿瘤微环境。
机制通路及关键蛋白
免疫检查点分子:PD-1/PD-L1、CTLA-4介导免疫逃逸。
细胞因子网络:TGF-β、IL-6促进免疫抑制性TME。
临床研究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在模型中增强T细胞浸润,推动联合化疗的临床试验。
CAR-T疗法:评估靶向MUC16(CA125)的细胞疗法效果。
4. 化学诱导模型(Chemical Carcinogenesis Models)
造模方法
卵巢局部注射致癌剂(如7,12-二甲基苯蒽,DMBA)或全身暴露于环境毒物(如二噁英)。
机制通路及关键蛋白
氧化应激与DNA损伤:ROS激活NF-κB,促炎因子(COX-2、IL-1β)上调。
凋亡失衡:Bcl-2过表达抑制凋亡,Bax/caspase通路失活。
临床研究应用
抗氧化剂(NAC)或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在模型中减少肿瘤发生率,支持化学预防研究。
5. 原位移植模型(Orthotopic Models)
造模方法
将肿瘤细胞直接植入小鼠卵巢包膜下,模拟原位微环境。
机制通路及关键蛋白
转移相关通路:EMT标志物(E-cadherin丢失、N-cadherin上调)。
基质相互作用:整合素β1、MMP2/9介导侵袭。
临床研究应用
抗整合素疗法(Volociximab):抑制腹膜转移的临床前研究。
MMP抑制剂(Marimastat):虽因毒性未获批,但为靶向转移提供思路。
模型优缺点对比
卵巢癌动物模型的选择需结合研究目标:基因工程模型适合机制探索,异种移植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同源模型聚焦免疫治疗,化学诱导模型用于预防,原位模型研究转移。临床转化需结合多模型数据,例如PARP抑制剂的成功源于基因工程与异种移植模型的互补验证。未来趋势包括人源化免疫系统模型及类器官-小鼠嵌合体的开发。
需确认的信息
1. 模型种属(大鼠还是小鼠或是其他种属)
2. 动物体重有无要求,年龄有无要求
3. 雌雄有无要求
4. 模型构建具体方案
5. 取材要求(采血、取组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