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18
类器官(Organoids)指利用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或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类器官具有自组织能力,其结构、形态和生理发展不受限制,为人类感染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类器官模型概括了体内组织器官的许多特征,为研究人类呼吸系统、胃肠道和神经元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提供了新的平台。
类器官培养过程,Recent advances in organo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in disease modeling
类器官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
1.癌症类器官模型的构建
癌症类器官模型的构建通常从患者的肿瘤组织或外周血中获取肿瘤细胞或循环肿瘤细胞。首先,将获取的细胞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非肿瘤细胞。然后,将肿瘤细胞接种到含有特定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三维培养体系中,如基质胶。基质胶能够为细胞提供物理支撑和类似于体内细胞外基质的微环境。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精确调控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的成分、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同时,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其逐渐形成具有肿瘤特征的类器官。构建过程中还需定期观察类器官的生长情况,通过显微镜等手段监测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2.神经退行性疾病类器官模型的构建
神经退行性疾病类器官模型的构建通常以干细胞为起始材料,如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首先,通过特定的诱导分化方案,将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剂,如 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激动剂、Wnt 信号通路调节剂等,以引导干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 当获得神经前体细胞后,将其接种到三维培养体系中,继续培养使其分化为具有神经细胞特征的类器官。在培养过程中,要模拟神经组织的微环境,添加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成熟。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细胞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共培养,进一步完善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接近真实的神经组织,从而构建出能够模拟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的类器官模型。
3.类器官疾病模型的应用案例
在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方面 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构建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类器官模型中,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招募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逃避免疫监视。同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也会分泌一些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对这些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开发针对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阿尔茨海默病类器官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该模型,科研人员深入研究了β - 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异常聚集过程及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对类器官中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分析,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为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筛选治疗药物方面,肺癌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研究人员将多种抗癌药物作用于肺癌类器官,通过观察类器官的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凋亡水平等指标,筛选出对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药物。例如,在一项研究中,通过肺癌类器官模型筛选出了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该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肺癌细胞中的某个关键信号通路,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显著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较小。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类器官模型也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在类器官模型上测试不同药物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筛选出了几种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一篇:IPS/ES类器官培养
下一篇:类器官异种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