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3浏览次数:3639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核心病理特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机制研究和治疗开发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模型的详细阐述:
1. 药物诱导模型
(1)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
造模方法:手术结扎单侧输尿管,导致肾积水、肾小管扩张和间质纤维化(7-14天形成)。
机制通路:
TGF-β/Smad通路:核心通路,TGF-β1激活Smad2/3磷酸化,促进肌成纤维细胞活化。
Wnt/β-catenin:上调促进间质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浸润通过NF-κB和NLRP3炎症小体释放IL-1β、TNF-α。
主要蛋白:
促纤维化:TGF-β1、α-SMA(肌成纤维细胞标志)、胶原I/III、纤连蛋白。
炎症标志:NLRP3、IL-1β、TNF-α。
临床研究:
抗TGF-β药物:吡非尼酮(临床试验NCT03684772)在CKD中测试。
抗CTGF单抗(FG-3019):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II期试验(NCT01890265)。
优缺点:急性模型(2周内完成),适合早期纤维化机制研究,但缺乏慢性进展特征。
(2)腺嘌呤模型
造模方法:高剂量腺嘌呤饮食(0.2%-0.75%,2-4周),导致肾小管结晶沉积和氧化损伤。
机制通路:
结晶沉积: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释放IL-1β。
氧化应激:ROS积累抑制SOD,激活MAPK/ERK通路。
主要蛋白:
炎症:NLRP3、IL-1β、TNF-α。
氧化损伤:MDA(脂质过氧化产物)、SOD(抗氧化酶)。
临床研究:
抗炎治疗:卡那单抗(IL-1β抑制剂)在痛风肾病中探索。
抗氧化剂:维生素E类似物(如α-生育酚)在糖尿病肾病中应用。
优缺点:模拟慢性晶体肾病(如痛风性肾病),但模型死亡率较高。
2. 手术诱导模型:5/6肾切除模型
造模方法:分两阶段切除5/6肾组织,剩余肾单位高滤过导致纤维化(8-12周)。
机制通路:
RAAS激活:Ang II通过AT1受体促进TGF-β和CTGF表达。
EMT(上皮-间质转化):E-cadherin丢失,vimentin上调。
主要蛋白:
纤维化标志:TGF-β1、CTGF、α-SMA。
RAAS组分:Ang II、ACE、醛固酮。
临床研究:
ACEI/ARB:如氯沙坦(RENAAL试验)延缓CKD进展。
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DAPA-CKD试验中显示肾脏保护作用。
优缺点:模拟人类慢性肾衰伴高血压,但造模周期长。
3. 基因修饰模型
(1)TGF-β1过表达小鼠
造模方法:肾特异性过表达TGF-β1(如Ksp-TGF-β1转基因小鼠)。
机制通路:TGF-β/Smad持续激活,抑制BMP-7(抗纤维化因子)。
主要蛋白:TGF-β1、p-Smad2/3、BMP-7(下调)。
临床研究:
TGF-β单抗(如LY2382770):II期试验因疗效不足终止。
双重靶向策略:联用BMP-7类似物(如THR-123)。
优缺点:直接验证TGF-β作用,但无法完全模拟人类多因素纤维化。
4. 其他模型
(1)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造模方法:夹闭肾动脉30-60分钟,再灌注后观察纤维化(4-6周)。
机制通路:HIF-1α介导的缺氧反应、TLR4/NF-κB炎症通路。
主要蛋白:HIF-1α、TLR4、HMGB1(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临床研究:靶向HMGB1的单抗(如ABT-737)在急性肾损伤中探索。
(2)糖尿病肾病模型(如db/db小鼠)
造模方法:遗传性糖尿病(db/db小鼠)或STZ诱导高血糖。
机制通路:AGE-RAGE激活PKC和ROS,促进TGF-β表达。
临床研究:
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EMPA-KIDNEY试验)降低蛋白尿。
AGE抑制剂:氨基胍(因毒性未临床推广)。
模型选择与临床转化考量
急性 vs 慢性:UUO适合快速机制研究,5/6肾切除模拟慢性病程。
病因匹配:腺嘌呤模型对应晶体肾病,糖尿病模型对应糖尿病肾病。
临床转化挑战:动物模型常无法完全模拟人类CKD异质性,需结合多模型验证。
模型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
不同模型通过特异机制(TGF-β、RAAS、氧化应激等)模拟TIF,临床研究基于模型发现开发靶向药物(如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未来需结合类器官和人类队列数据提升转化价值。
需确认的信息
1. 模型种属(大鼠还是小鼠或是其他种属)
2. 动物体重有无要求,年龄有无要求
3. 雌雄有无要求
4. 模型构建具体方案
5. 取材要求(采血、取组织样本)